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法寿造像铭 北魏 · 僧洪宝
 出处:全后魏文卷六十
夫灵真玄廓,妙绝难测,非言莫能宣其旨,非像无以表其状。
言宣二六之教,像迹四八之璃。
岂不渊玄冲漠,巍巍惟极者哉!
是以务圣寺檀主张法寿,能于五盖重罗之下,契断恩爱尘劳之缯网,于熙于二年,舍宅造寺,宿愿斩石像,像,福不止已,规度法界,寻其罗络,情苞圣境。
自非藉因积劫,莫贵累世者,孰能发兹宏阔善行者焉。
息荣迁、修和行慈仁孝,世习精懿,志慕幽寂,妙真遐愿,刊石建释迦文佛、观音、文殊。
仰述亡考平康旧愿,复于像侧隐出无量寿佛。
福浛法界考妣等神,舍兹质形,悉禀净境,同晓薛云,觉道成佛。
魏天平二年岁次乙卯四月十一日比丘洪宝(碑拓本)
天柱山 北齐 · 郑述祖
 出处:全北齐文卷七
使持节都督光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荥阳郑述祖作。
岩岩岱宗,鲁邦仍其致祀;
奕奕梁山韩国以之作镇。
由拳石吐云,扶寸布雨,五岳三望,六宗九献,祈祷斯应,礼秩攸明。
天柱山者,即魏故通直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国子祭酒秘书监、青、光、相三州刺史先君文恭公之所题目。
南临巨海,北眺沧溟,西带长河,东瞻大壑,斜岭概天,层峰隐日,寻十州于掌内,总六合于眼中。
文鳐自此经停,精卫因其止息,始皇游而忘返,武帝过以乐留。
岂直蛾眉鸟翅,二别两淆,对谈大小,共叙优劣者也。
公禀气辰象,含灵川岳,礼义以成规矩,仁智用为枢机。
自结衣逞誉,革履传声,组绶相辉,貂冕交映。
至于爱仙乐道之风,孝敬仁慈之德,张良崔廓,未之云拟,文先夏甫,何以能加?
魏永平三年朝议以此州俗关南楚,境号东秦田单奋武之乡,丽其骋辩之地,民猷鄙薄,风物陵迟,询咨俾乂,非公勿许,及驱鸡御下,烹鱼理务,群情款密,庶类允谐,变此浇夷之俗,侔彼礼乐之邦,懋迹布在哥谣,鸿范宣诸史策。
公久阔枌榆,永怀桑梓,同升陇而洒泣,类陟岵以兴嗟。
于此东峰之阳,仰述皇祖魏故中书令秘书监兖州刺史文贞公迹状,镌碑一首峰之东堪石室之内,复制其铭。
余忝资旧德,力构前基,遂秉笏朝门,策名天府,出入蕃邸,陪从帷幄,凡诸身历瀛、赵、沧、冀、怀及兖、光行正十州刺史北豫州大中正,三登常伯,再履纳言光禄太常,频居其任,揣究庸虚,无阶至此。
直是遗薪妄委,馀庆滥钟。
何曾不想树嗟风,瞻天愧日。
猥当今授,踵迹此蕃,敢慕楹书,仰庭诲。
其词曰:
嵩高峻极,太华削成,祈望诸素,禋祷群经。
崇哉天柱,迥出孤亭,地险标德,藉此为名。
赫矣先公,道深义富,如桂之馨,如之茂。
尊祖爱亲,存交赏旧,翻属愚浅,实惭穿构。
齐天统元年岁次乙酉五月壬午朔十八日己亥(碑拓本。)
奏请推恩外戚 南北朝 · 有司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八
大孝之德,盛于荣亲。
一人有庆,光被万国。
是以灵文宠于西京,寿张显于隆汉。
平原太守赵裔、故洮阳萧卓,并外属尊戚,不逮休宠。
臣等仰述圣思,远稽旧章,并可追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
命妇孙,可豫章郡建昌县,卓命妇赵可吴郡寿昌县(《宋书·孝穆赵皇后传》,永初二年有司奏。)
孝义寺碑 陈朝 · 徐陵
 出处:全陈文卷十一
臣闻道阶八地,犹见后妃,愿生千佛,无匪圣贤,汲引之义虽同,随机之感非一。
至如妫汭有礼,皇源所以前兴,周女斯归,陈宗所以流庆,大矣哉!
神基帝系,淑圣重光者也。
慈训太后,德佐初九,道晖上六,居天上天中之极,处太任太姒之尊,苹藻之化斯深,葛覃之风弥远。
皇帝膺兹上圣,契彼援神,爱敬在乎一人,德教刑乎四海,是以明星皎皎,流半月之光,甘露团团,洒如饴之味,嘉禾自秀,浪井恒清,天降徵祥,日闻书府。
自大明绍运,神武应期,至道傍通,无思不格,戊己校尉,西关玉门伏波将军,南表铜柱,方使三千世界,百亿须弥,同望飞轮,共禀玄德
天嘉三年正月二十一日诏旨,仰惟圣德,方彼兆民,乃敕有司,改东成里为孝义里。
岱山徙号,重华著其受终,德水移名,秦人表其嘉运,岂若尽在舆地,书兹里门,仰述天经,光临父母?
臣陵稽首,乃作铭曰:
愿此良因,宜资贵亲
三乘并策,四梵为宾。
绀殿安坐,莲花养神。
灯前礼佛,地后边身。
并济含识,咸归至真。
国家隆盛,同飨遐庆。
谨勒丰碑,陈其舞咏(《艺文类聚》七十七。案郑廷庆《湖录金石考》云,张案谈钥志载孝《义寺碑云》,高下苍苍,遥闻天语,清雪弥弥,深穷地垠。又引碑云,八绝之技依然,又引碑云,弱,今此碑无此数语。)
合部金光明经 南北朝末隋初 · 释彦琮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五、全隋文卷三十三
《金光明经》者,教穷满字。
金鼓击于梦中,理极真空;
宝塔涌于地上,三身果备。
酬昔报之无亏,十地因圆,显曩修之具足,所以经王之号,得称于斯。
将知能弘赞人,其位难量者也。
大兴善寺沙门释宝贵者,即近周世道安神足。
伏膺明匠,实曰良才。
玩阅群经,未尝释手。
曰谓瞿昙身子孔氏、颜渊者焉。
睹昔晋世沙门支敏度,合《两支》、《两竺》、《一白》、《五家》、《首楞严》五本为一部,作八卷;
又合《一支》、《两竺》、《三家维摩》三本为一部,作五卷。
沙门僧就,又合《二谶》、《罗什耶舍》、《四家》、《大集》四本为一部,作六十卷。
非止收涓添海,亦是聚培山。
诸此合经,文义宛具。
斯既先哲遗踪,遂依承,以为规矩。
而《金光明》见有三本。
初在凉世,有昙无谶译为四卷,止十八品。
其次周世,耶舍崛多译为五卷,成二十品。
后逮梁世,真谛三藏于建康译三身分别业障灭陀罗尼最净地依空满愿等四品,足前出没为二十二品。
其序果云:昙无谶法师称,《金光明经》,篇品阙漏。
每寻文揣义,谓此说有徵。
而雠校无指,永怀寤寐。
宝贵每叹此经秘奥,后分云何,竟无嘱累。
旧虽三译,本疑未周。
长想梵文,愿言逢遇。
大隋驭宇,新经即来。
帝敕所司,相续翻译。
至开皇十七年,法席小闲,因劝请北天竺犍陀罗国三藏法师阇那崛多,此云志德,重寻后本,果有嘱累品。
后得银主陀罗尼品,故知法典源散,派别条分,承注末流,理难全具。
三藏法师慧性冲明,学业优远,内外经论,多所博通。
在京大兴善寺,即为翻译。
并前先出合二十四品,写为八卷。
学士成都费长房笔受,通梵沙门日严寺释彦琮校练。
宝珠既足,欣跃载深。
愿此法灯,传之永劫(《释藏》食一)
法纯像赞序 南北朝末隋初 · 释彦琮
 出处:全隋文卷三十三
昂少所慈育,亲供上行,为之碑文,广陈盛事。
兼以立性闲穆,识悟清爽,文藻横被,闻于京室(《续高僧传》,西京禅定寺仁寿初卒。弟子慧昂等图其仪质,饰以丹青,为之叙赞。)
缘生经并论序 隋 · 阙名
 出处:全隋文卷三十五
原是一心,积为三界。
痴流漫远,苦树郁高。
欲讨其际,难测其本。
理极实相之门,荃穷假名之域。
五因七果,十有二分。
缘生之法,总备于此。
凡则迷而起妄,圣则悟以通真。
下似兔浮,上如象度。
大哉妙觉,渊乎洞尽。
十地与双林俱畅,闻域共芉咸敷。
至若此经,独包彼例。
彼所未说,此乃具演。
攀缘为首,对治为末。
总则一十一门,别则百二十问。
其旨微而密,其词约而隐。
经之纲目,摄在兹焉。
并有圣者郁楞迦,附此经旨,作论显发。
其论也,遍取三乘之意,不执一部之荃,先立偈章,后兴论释。
偈有三十,故亦名三十论也
大业二年十月,南贤豆国三藏法师达摩笈多,与故翻经法师彦琮,在东都上林园,依林邑所获贤豆梵本,译为隋言。
三年九月,其功乃竟。
二卷,论一卷。
三藏师究论闲明,义解沈密,琮法师博通经论,兼善梵文,共对叶本,更相扣击。
一言靡违,三覆逾审。
辞烦简质,意存允正。
比之昔人,差无尤失。
真曰法灯,足称智藏
愿穷后际,常益世间云尔(《释藏》敢三,又华四)
新合金光明经 隋 · 释宝贵
 出处:全隋文卷三十四
昙无谶法师称:「《金光明经》,篇品阙漏」。
每寻文揣义,谓此说有徵。
而雠校无指,永怀寤寐。
梁武皇帝悯三趣之轮回,悼四生之漂没,泛宝舟以救溺,秉慧炬以照迷。
大同年中,敕遣直后张汜等送扶南献使反国,仍请名僧及大乘诸杂华经等。
彼国乃屈西天竺优禅尼国三藏法师波罗未陀梁言真谛,并赍经论,恭膺旨。
法师游历诸国,故在扶南,风神爽悟,悠然自远,群藏渊部,罔不研究。
太清元年,始自京邑引见殿内。
武皇躬伸顶礼,于宝云殿供养。
欲翻经论,寇羯凭陵。
大法斯舛,国难夷谧。
沙门僧隐,始得咨禀法师译经,经目果阙三身,分别业障、灭陀罗尼、最净地、依空满愿等四品,全别成为七卷。
今新来经二百六十部内,其间复有银主陀罗尼品及嘱累品,更请崛多三藏出,沙门彦琮重覆校劝,故贵今合分为八卷。
品部究足,始自乎斯。
文号经,义称深妙。
愿言幽显,顶戴护持(《释藏》,《大唐内典录》)
释迦方志序 隋末唐初 · 僧道宣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九
惟夫大唐之有天下也。将四十载。
淳风洽而浇俗改。文德修而武功畅。
故使青邱丹穴之候。并入提封。
龙沙鸟塞之区。聿遵声教。
膜拜稽首。显朝宗之羽仪。
输琛奉贽。表怀柔之盛德。
然则八荒内外。前史具书。
五竺方维。由来罕述。
岂非时也。虽复周穆西狩。
止届昆邱。舜禹南巡。
不踰沧海。秦皇画野。
近袤临洮汉武封疆。
关开铁路。厥斯以降。
遐讨未详。所以崆峒问道。
局在酒泉之地。昆崙谒圣。
实惟玉门之侧。至于弱水洞庭
三危九陇燕然龙勒
沙障黎河。具历夏书。
咸图雍部。及博望之寻河也。
创开大夏之名。轩皇之游梦也。
初述华胥之国。贰师之伐大宛
定远之开铁门。由余入秦。
日磾仕。声荣覆于葱岭
帝德亘于耆山。赫奕皇华。
其徒繁矣。而方土所记。
人物所宜。风俗之沿革。
山川之卓诡。虽陈之油素。
略无可纪。岂不以经途辽远。
游诣之者希乎。以事讨论。
纵有传说。皆祖行人。
信非躬睹。相从奔竞。
虚为实录。何以知其然耶。
积石河源。西瞻赤县。
昆崙天柱。东顾神州。
鸣砂以外。咸称胡国。
安用远筹。空传缃简。
是知身毒之说。重译臻焉。
神异等传。断可知矣。
自佛教东传。荣光烛汉。
流十代。年将六百。
輶轩继接。备尽观方。
百有馀国。咸归风化。
莫不梯山贡职。望日来王。
而前后传录。差互不同。
事迹罕述。称谓多惑。
覆寻斯致。宗归译人。
隋代东都上林园翻经馆沙门彦琮。著西域传一部十篇。
广布风俗。略于佛事。
得在洽闻。失于信本
以为八相显道。三乘陶化。
四仪所设。莫不逗机。
二严攸被。皆宗慧解。
今圣迹灵相。杂沓于华胥。
神光瑞影。氤氲于宇内。
义须昌明形量。动发心灵。
洎贞观译经。尝参位席。
傍出西记。具如别详。
但以纸墨易繁。阅镜难尽。
佛之遗绪。释门共归。
故撮纲猷。略为二卷。
贻诸后学。序之云尔。
大恩寺释元奘传论 隋末唐初 · 僧道宣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一
观夫翻绎之功。诚远大矣。
前录所载。无得称焉。
斯何故耶。谅以言传理诣。
惑遣道清。有由寄也。
所以列代贤圣。祖述宏导之风。
奉信贤明。宪章翻译之意。
宗师旧辙。颇见词人。
埏埴既圆。稍工其趣。
至如梵文天语。元开大夏之乡。
鸟迹方韵。出自神州之俗。
具如别传。曲尽规猷。
遂有侥倖时誉。叨临传述。
逐啭铺词。返音列喻。
繁略科断。比事拟伦。
语迹虽同。校理诚异。
自非明逾前圣。德迈往贤。
方能隐括殊方。用通宏致。
道安著论。五失易窥。
彦琮属文。八例难涉。
斯并古今通叙。岂妄登临。
若夫九代所传。见存简录。
汉魏守本。本固去华。
晋宋传扬。时开义举。
文质恢恢。讽味馀逸。
厥斯以降。轻扇一期。
腾实未闻。讲悟盖寡。
皆由词逐情转。义写情心。
共激波澜。永成通式。
充车溢藏。法宝住持。
得在福流。失在讹竞。
故勇猛陈请。词同世华
制本受行。不惟文绮。
至圣殷鉴。深有其由。
详籍所传。灭法故也。
即事可委。况宏识乎。
然而习俗生常。知过难改。
虽欲徙辙。终陷前踪。
粤自汉明。终于唐运。
翻传梵本。多信译人。
事语易明。义求罕见。
厝情独断。惟任笔功。
纵有覆疏。还遵旧绪。
梵僧执叶。相等情乖。
音语莫通。是非俱滥。
至如三学盛典。惟诠行旨。
八藏微言。宗开词义。
前翻后出。靡坠风猷。
古哲今贤。德殊恒律。
岂非方言重阻。臆断是投。
世转浇波。奄同浮俗。
昔闻淳风雅畅。既在皇唐。
绮饰讹杂。实钟季叶。
不思本实。妄接词锋。
竞掇刍荛。郑声难偃。
原夫大觉希言。绝世特立。
八音四辩。演畅无垠。
安得凡怀。虚参圣虑。
用为标拟。诚非立言。
虽复乐说不穷。随类各解。
理开情外。词逸寰中。
固当斧藻标奇。文高金玉。
方可声通天乐。韵过恒致。
近者晋宋颜谢之文。世尚企而无比。
况乖于此。可言乎。
必踵斯踪。时俗变矣。
其中乱。安足涉言。
往者西凉法谶。世号通人
后秦童寿时称僧杰
善披文意。妙显精心。
会达言方。风骨流便。
宏衍于世。不亏传述。
宋有开士。慧严宝云
世系贤明。勃兴前作。
传度广部。联辉绝踪。
将非面奉华胥。亲承诂训。
得使声流千载。故其然哉。
馀则事义相传。足开神府。
宁得如瓶写水。不妄叨流。
薄乳之喻。复存今日。
终亏受诵。足定浇淳。
世有奘公。独高联类。
往还震动。备尽观方。
百有馀国。君臣谒敬。
言义接对。不待译人。
披析幽旨。华戎胥悦。
唐朝后译。不屑古人。
执本陈勘。频开前失。
既阙今乖。未遑釐正。
辄略陈此。夫复何言。
翻译名义集序绍兴十三年八月 宋 · 释法云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二五
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言。
音虽似别,义则大同。
《宋僧传》云如翻锦绣,背面俱华,但左右不同耳。
译之言易也,谓以所有易其所无,故以此方之经而显彼土之法。
《周礼》掌四方之语,各有其官,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通西言而云译者,盖汉世多事北方,而译官兼善西语,故摩腾始至而译《四十二章》,因称译也。
言名义者,能诠曰名,所以为义。
能诠之名,胡梵音别。
自汉至隋,皆指西域以为胡国。
唐有彦琮法师,独分胡梵,葱岭已西,并属梵种,铁门之左,皆曰胡乡。
言梵音者,劫初廓然,光音天神,降为人祖,宣流梵音。
故《西域记》云: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
寓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浸广。
因地随人,微有改变,语其大较,未异本源。
中印度特为详正,辞调和雅,与天音同,气韵清亮,为人轨则。
或问:玄奘三藏、义净法师西游梵国,东译华言,指其古翻,證曰旧讹。
岂可初地龙树,论梵音而不亲(如以耆阇名鹫,掘名头,云谁也,合云姞罗矩吒。)
三贤罗什,译秦言而未正(什译罗睺罗为覆障,译罗怙罗为执日。)
既皆纰缪,安得感通?
泽及古今,福资幽显。
今试释曰:秦楚之国,笔聿名殊;
之时,文质体别。
况其五印度别,千载日遥,时移俗化,言变名迁,遂致梁唐之新传,乃殊秦晋之旧译。
苟能晓意,何必封言,设筌虽殊,得鱼安别。
法云十岁无知,三衣滥服,后学圣教,殊昧梵言
由是思义思类,随见随录。
但经论文散,疏记义广,前后添削,时将二纪。
编成七卷,六十四篇。
十号三身,居然列目;
四洲七趣,灿尔在掌。
检阅之劳,资诚證之美。
但愧义天弥广,管见奚周,教海幽深,蠡测乌尽!
其诸缺疑,倾俟博达者也。
大宋绍兴十三年岁次癸亥仲秋晦日,居弥陀院扶病云尔。
按:《翻译名义集》卷首,四部丛刊本。
新修春申君 唐 · 赵居贞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六
輶轩涖郡。十有一月矣。
猥以薄材。谬承重寄。
欻自淮服半刺。超为江南方伯
郡领二十。地亘五千里。
皇皇者华。几惭辉道。
兢兢其志。常戒饮冰。
周爰咨询。申命行事。
损以惩忿窒欲。益以改过迁善。
豺狼拥路。埋轮以逐之。
骐骥伏枥。揽辔以骋之。
宣王化而尽觉风行。安氓心而不知日用。
宽猛相济。威恩兼洽。
长吏肃警。疆土乂宁。
日月其除。冰霜再履。
始也务不暇给。今也处有馀閒。
别祈神仙。获岁丰稔。
乘公堂之宴。纵灵庙之游。
城不复隍。树无禁伐。
闉陬荒以毁。梁木小而摧。
乃喟然叹曰。神必依人。
人兹望福。依无所据。
福安来哉。昔越践灭吴。
楚威灭越。考烈王继立。
春申君登相。封江东之巨县。
城吴墟为大都。专主威权。
救国灾患。与赵魏为四公子。
招宾旅有三千人。挤聘使之玳簪。
誇上客之珠履。王久无嗣。
君方患之。璅兮李园
托其女弟。既歆然而有娠。
遂秘之以献王。王乃殂落。
子为君主。无妄之人靡信。
无妄之祸遄兴。舍人其亡。
死士常侦。棘门之下。
蒿里相催。天乎天乎。
胡宁忍此。令尹多居郢国
假君恒守吴宫。鸟焚其巢。
何笑号之先后。蛟没其舳。
繄父子之沉埋。夷尽其家。
之故。一朝冀将灭口。
千古犹为痛心。今牧所居。
使臣所理。故宫之内。
故事备闻。于是大葺堂庭。
广修偶像。春申君正阳而坐。
朱英配享其侧。假君西厢视事。
上客东室齐班。李园死士。
庚方授戮。仆夫闲骏。
辰位呈形。大雪久冤之魂。
更申如在之敬。家属穆穆。
展哀荣也。仪卫肃肃。
振威名也。巨木拥肿而皆古。
小栽青葱而悉新。总之一门。
是谓神府。宜正名于黄相。
削讹议于城隍。昔韩整守吴。
创吴伯之庙。太史适楚。
壮楚相之宫。余顾兼之。
言可则也。神有新宇。
享之落之。人有贞石。
追之琢之。我躬披文。
纪之告之。君宜密应。
祐之福之。初余之拜命也。
表授广陵纠曹张禺兵曹苏相为判官安喜李冈为支使
同郡旧知。精明深识。
异途新合。历落瑰材。
三人冀有我师。四牡慎行尔职。
钦刷往贤之耻。叹垂后昆之裕。
长史宋尚。主臣馀庆。
佑岳良能。司士彦琮
每忧司存。实称佳吏。
预乎作庙翼翼。观乎降神欣欣。
咸亦相因。斯焉附出。
唐天宝单阏岁除日中散大夫吴郡太守江南道采访处置使柱国天水赵居贞记。
永州谢表绍圣二年三月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二一、《范太史集》卷六
臣某言:臣于正月五日准告责授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
寻于七日起离开封府,于今月二十五日永州公参讫者。
罪恶盈积,重于丘山,仁圣宽容,厚侔天地,伏读训戒,感极涕零。
伏念臣鄙野陋儒,荒唐末学,往承人乏,进备官联,䌷太史金匮石室之书,纪先帝成功盛德之事。
才不称职,罪岂容诛。
无以仰述对天之休,共成垂世之典,实由愚闇,自速颠隮。
宜正典刑,难逃显戮,尚蒙全贷,投畀幽遐。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法唐尧之至仁,体虞舜之大智。
以好生为德,故刑罚必主于轻;
以不忍为心,故昆虫亦保其命。
屈士师之议,弗加萧斧之诛。
禹下车而泣辜,汤开网而祝兽。
重念臣禀生素弱,赋命多奇,疾病有年,死亡无日。
今兹越洞庭重湖之国,邻桂岭炎瘴之乡,形魄虽存,喘息殆尽,敢不刳心念咎,刻骨衔恩。
蝼蚁至微,誓答乾坤之施;
犬马虽毙,永怀帷盖之仁。
安大资举充岁荐启(二) 宋 · 王子俊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六、格斋四六
景翳翳以将入,其如已迫于崦嵫;
技断断其无他,何意争先于岐路。
方畀祝釐之秩,忽腾辟掾之章。
出处何常,惟义之归,勉徇河阳之请;
饥冻虽切,远迩交病,早兴彭泽之怀。
忽惊钧播之私,曲借言扬之宠。
自闻此举,寔震于中。
盖试吏之日浅而积阀未深,奉身之术疏而与物多忤。
宠光所逮,媢嫉将兴。
惟昕朝重违于鼎言,故隆旨亦许以寸进。
瓶罂之量,得此已盈,榆枋之飞,它复何望?
兹盖伏遇某官保釐西土,师表百僚。
进见之士,岂复贤于周公,犹躬吐握之礼;
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亦推循诱之诚。
故虽庸虚,所不遐弃,式广兼收之路,曲施不报之恩。
重念某漫浪一官,流离万里。
岁华晼晚,怅来日之几何;
子舍沦亡,况此心之欲折。
傥归装之甫办,即投劾以言还。
和《击壤》之歌,不复有求于当世;
刊齐天之颂,或能仰述闳休
使其有后世之传,亦足为知己之报,过此以往,莫知所裁。
白沙先生 明 · 庞嵩
 押词韵第十六部
石翁江门,所志在衡岳
拟踏祝融峰,终老恒此乐。
云胡菽水羁,神游梦虚托。
厥后甘泉师,黾勉承先觉。
白沙建祠亭,此愿酬昔昨。
闻者有兴起,斯道愈弘扩。
顾予何人斯,仰述愧前作。
瞻拜重踌躇,愿言鞭矍铄。